市場普遍預期的美聯儲“年中降息”是否過于樂觀?美聯儲的政策路徑是否會進一步調整?如何評估關稅、通脹和經濟增長的多重影響?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研究總監李鋼表示,美聯儲在短期內并不急于調整政策。市場的降息押注基于歷史經驗,即美聯儲通常會在利率維持高位一段時間后啟動降息,以避免對經濟造成過度傷害。但本輪周期的特殊性在于,經濟依然增長,且通脹回落速度不及預期。如果美聯儲堅持“更長時間維持高利率”,市場的降息預期可能需要重新調整。
摩根大通等金融機構已將美國經濟衰退的概率上調,反映出市場對未來經濟下行的擔憂。當前,美國就業市場依然穩健,失業率處于歷史低位,但消費支出和企業投資的放緩跡象不容忽視。
美聯儲的縮表放緩,正是為了緩解過快緊縮帶來的流動性緊張問題。然而,若經濟增長持續放緩,而美聯儲又難以及時降息,市場可能面臨“滯脹”局面,即經濟停滯與通脹并存的風險。由此,應該警惕市場中存在的“降息預期泡沫”,畢竟高利率的滯后效應尚未完全顯現。
歷史經驗表明,貨幣政策的傳導通常需要12-18個月才能完全發揮作用。當前,美國經濟尚未出現明顯衰退跡象,說明高利率的緊縮效應可能仍在積累。如果美聯儲貿然降息,可能會削弱貨幣政策的長期效果。歐洲央行和英國央行同樣面臨通脹壓力,如果美聯儲降息,而其他主要央行放緩降息,美元可能面臨貶值壓力,這將進一步推高進口商品價格,增加通脹風險。
美聯儲需要在全球貨幣政策框架下,慎重考慮降息的時機。此外,金融市場的穩定性也是美聯儲的重要考量。如果市場過度押注降息,而美聯儲的政策調整不及預期,可能會導致市場劇烈波動。
(關鍵字:外匯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