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蘇州聚維元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完成Pre-B4輪融資。聚維元創靈活運用股權融資及長期貸款等手段,2024年內總計募集資金近5億元,逐步落成10萬噸級秸稈基生物制造能力。藍圖創投、江蘇省沿海集團等多家產業基金參與投資,并在業務上長期支持公司發展。Pre-B系列其他投資方包括江蘇金橋基金、金海創投、灌南縣生物制造基金、老股東廣發信德和綠葉投資等。
2024年下半年,聚維元創已在山東聊城投入運營5萬噸級秸稈基生物制造基地,并已完成1萬余噸生物基產品的實際交付,主要用于農業、功能糖和材料方向。江蘇省重大項目、連云港5萬噸級基地已建設過半,預計于2025年下半年投入運營。屆時,聚維元創將具備10萬噸級秸稈基生物制造能力,擁有從秸稈糖化、酶設計開發、菌株構建到規模化精密發酵、聚合級提純等全鏈條自研自產能力,有力推動非糧生物制造產業的規模化發展。
聚維元創是清華蘇州環境創新研究院的孵化企業,以秸稈為主要原料,采用生物合成方式,生產生物基產品。據農業部數據,中國秸稈年產量近10億噸,是同期中國化工合成所用石油量的近10倍,完全具備支持生物制造大規模發展的潛力。秸稈含糖量為糧食的85%,成本僅為糧食的10%,可大幅降低生物制造的成本。然而,受限于分離轉化技術,秸稈基生物制造的技術壁壘很高,產業難度很大。聚維元創創始人和CTO師承合成生物學奠基人、麻省理工學院Anthony Sinskey教授(國際生物聚合物終身成就獎)和美國科學院、工程院、歐洲科學院三院院士Gregory Stephanopoulos教授。公司研發團隊曾長期學習并工作于清華大學、麻省理工生物合成研究中心、美國能源署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等頂尖科研單位,工程團隊擁有百萬噸級秸稈轉化項目運營經驗,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結合國內產業基礎及實踐經驗,聚維元創陸續攻克了纖維清潔提取、AI輔助纖維酶升級改造、高耐受性復雜工程菌株構建、發酵液聚合級提純等多項技術及工程化難題,極大優化了秸稈基生物制造體系的工藝路線和商業價值,有力推動了全球秸稈基生物制造的產業化進程。
截至目前,聚維元創首發管線已進入量產階段,新管線也已陸續進入中試階段,正在著力突破“卡脖子”大宗關鍵單體的生物合成路線。聚維元創推出的“通用型”秸稈糖(無抑制性、無色、葡萄糖和木糖充分分離)可充分滿足各類生物制造產品的原料需求,已得到業內同行的廣泛試用和認可。聚維元創作為國內非糧生物制造的先行者,未來將在酶與菌株的技術優化、大規模生產的工藝迭代、關鍵單體的生物制造等方面加大投入,持續助力我國相關產業的綠色低碳轉型。
(關鍵字:聚維元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