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林業局日前聯合出臺《關于加強長江經濟帶造林綠化的指導意見》(發改農經[2016]379號)。《意見》包括總體要求、加快造林綠化步伐、強化森林經營和保護、保障措施4部分,對11個省(市)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生態廊道建設提出具體要求。
《意見》提出,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實施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增加森林面積、提高森林質量為主攻方向,以增強森林水源涵養功能、防治水土流失為重點,以體制、機制和科技創新為動力,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加快構筑結構穩定、功能完備的森林生態系統,著力建設好長江經濟帶綠色生態廊道。長江經濟帶造林綠化工作要堅持生態優先、統籌推進,將造林綠化作為長江經濟帶綠色生態廊道建設的優先領域積極實施;堅持數量增長、質量提升,全面促進森林資源恢復和功能改善;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著力加強重點區域綜合治理;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鼓勵和引導各方面力量參與造林綠化。
《意見》明確,到2020年,長江經濟帶造林綠化工作取得實質性突破,基本建成以各類防護林為主體、農田林網及綠色通道為網絡、城鎮鄉村綠屏為節點的生態防護體系,森林生態系統的水源涵養、水土保持、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服務功能明顯增強,森林生態系統與生物多樣性價值得到提升,用材林面積明顯增加、結構優化合理,有效促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生態廊道建設。森林面積增加290萬公頃,森林蓄積增加5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到43%。
《意見》要求,地方各級政府要加快造林綠化步伐,積極推進宜林地營造林,大力開展退耕還林還草,加強城鎮村莊綠化美化,構建綠色通道和農田防護林網,加快重點區域治理。要強化森林經營和保護。全面推進中幼齡林撫育,優化林分結構,增加鄉土樹種比例,引導培育混交林,改善林分健康狀況;著力開展低效退化林改造,要按照適地適樹原則,有針對性地采取混交林培育措施,促進森林正向演替,禁止以低效退化林改造為名將天然林、天然次生林轉變為人工林、純林;加強森林資源保護,加大天然林保護力度,率先劃定長江經濟帶森林生態保護紅線,堅持依法治林,加強森林防火、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和森林管護等基礎設施建設;增強科技支撐能力,加強關鍵性技術聯合攻關,加強林木品種選育、強化種苗繁育技術研發,加大示范推廣力度,推動科研成果轉化,建立長江經濟帶造林綠化成果動態監測與效益評價系統。
《意見》要求,地方各級政府要加大投入,建立多元化的造林綠化投入機制;創新建管機制,進一步完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培育新型林業經營主體,促進營造林規模化,大力發展林藥、林菌、養生休閑、景觀利用等綠色產業,大力推行專業化造林,完善建后管護機制;地方各級政府要將長江經濟帶造林綠化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明確本地區的主要目標和任務,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和配套措施,做好與城鄉、土地利用等規劃的統籌與銜接,建立造林綠化質量責任追究制度;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加強對長江經濟帶造林綠化工作的協調。各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通力協作,加強對長江經濟帶造林綠化工作的指導。國家林業局要將目標任務分解落實到各地,各級林業行政主管部門要強化規劃設計、組織管理、協調服務、督導檢查,加強機構和隊伍建設,完善造林綠化建設標準、管理辦法和技術規程,穩步推進長江經濟帶造林綠化工作。
(關鍵字:長江 經濟帶 290萬公頃 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