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鋼鐵行業有煉鋼能力的企業達452家。其中百萬噸以上規模近200家。2011年我國粗鋼產量6.83億噸。12月下旬日均產量已降至163萬噸,創2011年以來最低。而今年以來粗鋼日產水平始終在190多萬噸。降不下來。不過今年8月12日經濟日報頭版文章《開啟經濟強省新征程》中有一句話證實了河北省瞞報產鋼量,比如,河北鋼鐵產量已達2億多噸,占全國四分之一以上。這意味著,河北省有近5000萬噸產鋼量沒有上報。山東、山西也存在類似現象。這就意味著2011年我國粗鋼產量已經達到7.3億噸。
據2012年中國工業經濟運行上半年報告披露,中國鋼鐵行業產能過剩超過1。6億噸,水泥產能過剩超過3億噸,鋁冶煉行業產能利用率僅為65%左右。中國經濟此輪下滑,除外需萎縮、投資回落、房地產調控外,更深層的原因是世界范圍的金融經濟危機和中國制造業連續幾年產能過剩危機疊加作用帶來的經濟出現下滑趨勢。
世界各國用鋼消費飽和點
從我國今年粗鋼消費沒有增長甚至出現回落的情況看,中國鋼材需求已經步入高消費低增長時期。
上世紀90年代,我國13億人口,全國用鋼不過1億噸。今天考慮到農村人口占一半。城鎮7億人口,消費超過6億噸鋼,人均消費多少?早超過國際人均600公斤的飽和點了。而城鎮化人口轉移每年有2000萬。這是一個較長期的任務。這就是中國的國情。未來鋼材高消費低增長,甚至不增長會持續較長時期。
問題是河北隱瞞實際產量5000萬噸,實際消費接近7億噸的后果是中國鋼鐵產能已經陷入嚴重過剩。據中鋼協統計,今年前7月,中國粗鋼產量達4.19億噸,這是7.2億噸的產量規模。到底比去年產量多了,還是少了,是否還有瞞產這是說不清楚的。鋼協給出的結論是,若扣除出口和鋼廠庫存增加部分,實際消費量同比下降了3.6%左右。伴隨鋼鐵高消費低增長時代的到來,在國際金融經濟危機,中國經濟又較長時期的持續回落,這種鋼鐵消費回落是不難理解的。
在我國鋼鐵高消費,低增長時期到來時,遇上世界金融債務危機,雖然當前的市場嚴峻形勢迫使鋼鐵企業不會再盲目擴大投資,增加產能,但前幾年積累的投資擴張,在瞞產的誤導下,已經形成了1.6億噸的過剩產能。這就意味著即使中國經濟出現止落回穩,鋼鐵市場供大于求的壓力和鋼廠的過度競爭,只能使鋼材市場延續低位震蕩的長期走勢。盡管國際因素影響中國的鋼材出口,但世界金融危機不是短期能解決的,這就決定了,從國內因素看:中國這種市場情況更多的相似于2002年以前的市場走勢。難怪許多鋼廠人士發出了幾年之內鋼廠經營都走不出困難境地的悲觀預測。不過從國際因素,特別是鐵礦石國際壟斷供貨模式看,問題就復雜多了。對中國鋼鐵企業來講更多的是風險。
(關鍵詞:馬忠普 鋼材需求 鋼廠面臨經濟需求)
(關鍵字:馬忠普 鋼材需求 鋼廠面臨經濟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