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2018年拉美地區經濟將總體增長1.2%,連續兩年經濟的正增長正式宣告拉美擺脫了經濟衰退的泥潭。然而,拉美交出的經濟答卷并未達到各機構年初預計的水平,拉美經濟復蘇仍在低位徘徊。
拉美地區大國2018年的經濟表現乏善可陳。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拉美問題專家呂洋表示,兩大經濟體巴西和墨西哥經濟增長率分別為1.4%和2.2%,距離年初的3%和2.5%的既定目標相去甚遠,對地區經濟帶動有限。
另一方面,拉美國家一些主要經濟指標表現差強人意,經常賬戶和政府財政“雙赤字”問題延續,各國債務負擔繼續加重。巴西、阿根廷、烏拉圭和委內瑞拉中央政府債務占GDP比重分別高達88.4%、62.7%、68.1%和159%,均超過60%的國際警戒線,出口略有增長但力度不及去年。部分加勒比和安第斯國家經濟增速良好,但少數國家嚴重的經濟困難直接拖累了地區整體增速。阿根廷經濟衰退幅度超過2%;委內瑞拉在上一年下滑14%的基礎上繼續萎縮18%;尼加拉瓜政局動蕩,大型投資項目被迫推遲,經濟負增長4%;加勒比地區的巴巴多斯遭遇債務危機,負增長0.5%;多米尼克則連年遭遇颶風襲擊,重建艱辛,經濟衰退14.1%。
阿根廷經濟學家伊萬·卡查諾斯基表示,阿根廷2018年貨幣貶值是拉美經濟的重要事件,作為拉美第三大經濟體,阿根廷經濟衰退直接拖累了地區經濟復蘇勢頭,另一方面阿根廷的貨幣波動也反映出了拉美經濟的脆弱性。
2019年,拉美經濟仍面臨內外兩方面的多重風險。呂洋認為,美國貨幣政策正常化加速,繼續撬動拉美國家金融風險。阿根廷、巴西等主要大國金融市場或將持續動蕩,資本外流加劇,融資難度加大,實體經濟恐遭沖擊。此外,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漲勢見頂使拉美資源出口國增產壓力初現。2018年的金融動蕩未來可能對已高度整合的南方共同市場金融體系帶來沖擊,還可能向政治、社會領域蔓延,給周邊鄰國經貿環境造成負面影響。
政治風險是2019年拉美經濟的另一大不確定因素。巴西、墨西哥、哥倫比亞等國剛剛完成政府換屆,政策未定,阿根廷、玻利維亞、巴拿馬、烏拉圭等國又將在2019年迎來大選。各國黨派博弈加劇,經濟改革前景存疑。
不過,專家認為,拉美經濟風險中仍有機遇,與中國的合作是其中的重要機會。“一帶一路”成為中拉合作的重要抓手,雙邊對接步伐加快。2018年1月,中國——拉共體論壇第二屆部長級會議發表《關于“一帶一路”倡議的特別聲明》,標志著“一帶一路”正式延伸至拉美,目前已有多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簽署“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中國與智利達成自貿協定升級協議、與巴拿馬自貿協定完成第四輪談判,數百家拉美企業華麗亮相上海“進博會”,更多拉美產品有望走進中國市場。阿根廷國際貿易專家、羅薩里奧大學中國與阿根廷研究協會成員羅米納·蘇達克說,中拉經貿合作對拉美經濟的帶動作用正在凸顯,與中國深化合作是拉美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
(關鍵字:拉美 經濟 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