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BNAmericas網站報道,智利礦業機構正在對該國地質潛力、需求和地緣政治形勢開展研究,為2025年實施關鍵和戰略礦產國家戰略做準備。
全球能源轉型推動礦產品需求增長,該戰略被視為實現經濟多元化和吸引投資的關鍵。
參與該項研究的機構包括智利礦業部、國家銅業委員會(Cochilco)和地礦局(Sernageomin)。礦業部公告稱,為確�?沙掷m供應,研究過程中還分析了國際條約以及供應商狀況。
礦業部副部長蘇伊納·查胡安(Suina Chahuán) 在該部主辦的研討會上透露,明年還將吸納公民參與,并同業界、學術和社區合作,聚焦形成兼顧各方利益的戰略。
制定新的國家政策的背景是,越來越多的國家擔憂供應鏈的穩固和韌性,擔憂中斷危及國家安全。
Cochilco市場分析師維克托·加雷(Víctor Garay)在此次研討會上表示,形勢危急出現在礦產品供應短缺的國家。
歐盟制定的關鍵礦產清單中,智利有幾種是生產的,比如銅、鋰、硼、鉬、錸、鉀和碘,但可增加供應。
智利地質師協會會長克勞迪亞·洛佩茲(Claudia López)認為,尤其是鈷、稀土、鈦、鎢和錳潛力巨大。
智利地礦局地質處長費利佩·埃斯皮諾薩(Felipe Espinoza)指出,在元素周期表中的90種自然元素(不包括人造元素),智利占了30%。他呼吁,要加大勘查力度,將新的礦產列入已探明礦產目錄,包括釩、鈾、砷和重晶石。
普遍認為,這給國家帶來的利益不可估量。國際能源署(IEA)在一份關鍵礦產報告中指出,“清潔能源技術對礦產品的需求在2030年將增長3倍,在2040年增長4倍,達到4000萬噸”。
IEA補充說,包括銅、鋰、鎳、鈷、石墨和稀土等在內的礦產品市場將從3250億美元增至2040年的7700億美元。
這是因為清潔技術對礦產品的需求量遠大于基于化石燃料的技術。一輛電動汽車用銅量是傳統汽車的6倍,風力發電里用銅量是燃氣電站的9倍。
2023-2040年,全球銅需求量將增長1.4倍,在目前2500萬噸的基礎上需要新增10000萬噸。然而,“世界沒有那么多的項目,必須使用再生資源,即使這樣也無法滿足需求”,蓋雷稱。
全球問題
另外,供應集中在少數幾個國家。中國、澳大利亞、加拿大、俄羅斯和美國生產了90%的世界關鍵礦產,盡管智利銅和錸產量世界第一,而鋰、鉬和硼位居第二。
鑒于這種情況,智利同美國、歐盟和阿聯酋等國簽署了協議。
2022年,歐盟同14個國家建立了跨國伙伴關系,包括澳大利亞、加拿大、芬蘭、法國、德國、印度、日本、韓國、英國和美國,以推動公共和私人對供應鏈的投資。
咨詢企業ERM公司阿根廷和智利投資項目主管米格爾·圣茲(Miguel Sainz)認為,這對于拉丁美洲的礦業國非常重要,他們被視為重要的資源來源,要成為鼓勵公平轉型的力量。
“推進負責任采礦實踐非常重要,不僅要考慮開采,還要考慮關閉計劃,這樣才能夠更好地與國家和大型企業談判”,他說。
(關鍵字:智利 礦產資源 銅 鋰 鉬 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