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爛秧是在秧苗期發生的爛種、爛芽和死苗的總稱。下面我們具體介紹一下水稻爛秧的主要類型有哪幾種,進而提出水稻爛秧的預防與防治對策,供參考。
一、水稻爛秧的主要類型
水稻爛秧,可分為生理性和傳染性兩類。生理性爛秧主要是低溫和秧田管理措施失誤或不善所致。傳染性爛秧是由病菌侵染引起的,病害主要有稻綿腐病、稻腐敗病和稻立枯病。
按照癥狀的不同,傳染性爛秧可分為青枯型和黃枯型:
青枯型死苗,心葉突然萎蔫,卷成筒狀,隨后下部葉片很快失水萎蔫卷筒,直至全株呈污綠色而枯死,病株根系呈暗色,根毛稀少。
黃枯型死苗,從下部葉片開始,由葉尖向葉基逐漸變黃,向上部葉片蔓延至心葉:然后植株基部變褐軟化,直至全株呈黃褐色而枯死。病株根系暗色,根毛變稀少,根極易拔起。
水稻爛秧的防治對策
1.適期播種。水稻播種要求日平均氣溫穩定在12°c以上,低于12°c或低溫持續4天以上易發生爛秧。
在上述氣溫指標范圍內各地應注意當地天氣預報,掌握冷尾暖頭,要搶住晴天播種,播后搞好覆蓋,或采用其它保溫防寒措施。
2.溫室和簿膜育秧。溫室兩段育秧是水稻生產上一項重大的技術改革。避免爛秧,一般比露地育秧成秧率提高10%。
3.選整好秧田。秧田宜安排在肥力中等、避風向陽、地勢稍高、日照充足、便于排灌的田塊。翻耕后精細整地,特別注意整平廂面、以免低處積水爛秧。
4.合理施肥。施肥原則是基肥足,追肥宜多次,先淡后濃。人糞尿作底肥要先發酵腐熟,增施磷鉀肥料比例。
每667平方米秧田可施15-20千克草木灰,既增加了鉀肥,又提高了土壤溫度,并使秧苗生長健壯,增強了抗病力。
5.科學用水。芽期主要是扎根立苗,保持廂面濕潤不淹水,并且不宜過早上水,以保證氧氣需要,防止芽鞘徒長。遇上寒潮來臨灌深水。
6.藥劑防治。若發現傳染性爛秧,以施用殺菌藥劑為主。可用1%石灰水浸種消毒。
做秧畦時,在河泥中拌和70%敵克松粉,每667平方米1.25千克,防治立枯病。水稻播前以50%代森銨乳油700-800倍液噴酒,預防前期死苗。
苗期施藥,若發生綿瘸病,可換人清水或淺灌溉,或排水落干,每667平方米噴施硫酸銅1000倍液60千克。
也可在入水口按每667平方米放硫酸銅0.1-0.2千克,使其隨水徐徐溶化而流人秧田。
濕潤秧田或旱秧田發生立枯病,可每天早晚灌水搶救,在一心一葉期用70%敵克松原粉1000倍液噴霧,可制止死苗的擴展。
(關鍵字:化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