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在2014第三屆全國蒸發及結晶技術大會上,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韓洪軍在會上說道,“煤化工建設能不能往前走,要依靠蒸發結晶技術的創新。”東華環境工程公司總經理李強也提出,“正因為有了零排放,煤化工廢水處理才需要蒸發結晶”。
“十一五”國家批準的煤制天然氣有4家,大唐克旗、大唐阜新、新疆慶華及內蒙古匯能。目前,這4家企業均沒有通過環保部門的環保驗收。韓洪軍教授在會上說道,“國內還沒有煤化工廢水處理的示范工程”。
自新環保法頒布,煤化工處在進退兩難的境地,濃鹽水作為除塵灑水、依靠烘干設備烘干等傳統做法已不被行業接受,而蒸發結晶出的雜鹽需作為危險固體廢棄物進行危廢處理成本過高。對每年產生3.0-5.0萬噸危廢物質的企業而言,按國內現行管理辦法,危廢處置成本約2000元以上/噸,占蒸發結晶總費用60%以上。
由于廢水處理零排放及高濃鹽分離結晶難題等原因,煤化工項目的審批受到限制。高含鹽水無論采用蒸發塘,還是蒸發結晶設備,產生的摻雜酚類有機物的結晶雜鹽的處置問題無法解決,只是把難題拖后。
因此,煤化工濃鹽水的成熟、妥善處理工藝成為零排放是否實現的瓶頸問題。
石家莊工大化工設備有限公司副經理武彥芳認為,通過多效蒸發結晶工藝,可直接實現鹽的分離提取,系統中蒸發出來的水100%回用于生產,無外排,結晶出來的單鹽或復鹽可以作為工業原料出售,或者作為資深工藝生產需要回用,剩余少量混鹽作為固廢另行處理,有效解決煤化工廢水近零排放問題。據了解,這項技術還沒有進入試車階段。
威立雅水處理技術有限公司亞洲區業務發展經理王燕提出,目前大部分所謂“零排放”只停留在蒸發階段,并非真正的零液體排放,真正液體零排放的關鍵在濃鹽水處理,對煤化工而言,濃鹽水處理最實際的辦法就是結晶。在國內一般固廢和危廢的價格差別很大。如果是一般固廢,分離鹽的成本比填埋要高得多;如果是危廢,處置價格很高,應考慮提取Nacl\Na2So4,將危廢減量80%。
會上一些參會代表對蒸發塘提出質疑,東華環境工程公司總經理李強則提出,蒸發塘作為緩沖措施,在工程應用中還是必要的,但是目前效果不太好,蒸發面積及蒸發量怎么算,還沒有數據參考。
(關鍵字:煤化工 廢水 距離 零排放 有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