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國際國內形勢下,2016年前三季度我國礦業發展呈現出一些特點:投資出現翹尾態勢;資源稅收處于調整期;礦產品供應呈分化態勢;礦產品進口貿易總體呈回升態勢,受國內產能化解與需求潛力變化影響明顯;去產能與調結構作用顯現。
國際礦業
基本金屬去庫存明顯,大宗礦產品價格持續回升,地質勘查活動走向撲朔迷離
一是全球基本金屬去庫存明顯。倫敦金屬交易所數據顯示,2016年9月16日,庫存銅34.9萬噸、庫存鋁216.7萬噸、庫存鉛18.8萬噸、庫存鋅44.4萬噸、庫存錫3835萬噸、庫存鎳36.7萬噸。與今年年初(1月4日)相比,除銅庫存增長48.0%以外,其他基本金屬庫存量均有不同程度減少,鋁、鉛、鋅、錫、鎳庫存量分別減少25.0%、2.0%、3.9%、37.5%和16.9%。
二是全球大宗礦產品價格持續回升,但與去年同期相比走勢分化。LMEX(倫敦金屬期貨交易所指數)基本金屬價格指數顯示,2016年以來全球大宗礦產品價格回升,2016年9月16日大宗礦產品價格指數比今年年初上漲7.6%。銅、鋁、鎳LME現貨結算價分別為4694.5美元/噸、1552.5美元/噸、9770美元/噸,比年初最低價分別回升1.1%、5.9%、14.7%,同時較2015年平均價分別下滑14.6%、6.5%、17.3%。倫敦金屬交易所鋅、鉛和錫現貨結算價分別為2232美元/噸、1904美元/噸和19270美元/噸,比年初最低價分別回升43.6%、8.1%和32.4%,但較2015年平均價分別上漲15.8%、6.8%和19.9%。
三是地質勘查活動走向撲朔迷離。據SNL金屬與礦業公司(PAI)指數顯示,七月份的PAI指數有輕微回升,從79上漲至80。其一,重要鉆探數量從6月的152項下滑至7月的139項;其二,新增資源公告數量有所下降,從6月份的6項下滑至7月份的5項,同時資源價值下降至16.2億美元;其三,勘查項目進展情況持續三個月好轉。7月份取得積極進展的勘查項目從10項增加至11項,同時對應的價值總量從6月的449.6億美元飆升至8692億美元。其四,重要勘查項目融資已連續兩個月下跌。與6月份的279項融資相比,7月份下降至270項。融資總額7月份為11.0億美元,比前一個月的8.98億美元增長了22%,達到24個月內的新高。
國內礦業
近期投資出現翹尾態勢,礦產品供應與進口態勢分化明顯,去產能與資源稅等供給側改革的作用開始顯現
一是煤炭、石油和黑色金屬行業的投資出現翹尾態勢。8月份采礦業固定資產投資額為981億元,同比下降26.7%,不過環比呈增長態勢,達7.4%,出現回升勢頭。分行業看,主要集中表現在煤炭、石油和黑色金屬三個行業,固定資產投資環比分別增長16.0%、10.0%和18.1%,給市場帶來一定回歸信心。另外,有色和非金屬業投資仍處于小幅下降空間,環比分別下降5.0%和1.7%。
二是資源稅收處于調整期,稅收改革將發揮重要作用。1~8月,資源稅累計征收577.21億元,占稅收收入總額的0.62%,比上年同期下降19.5%。其中,8月份資源稅收入為68.34億元,占稅收收入的0.89%,比上年同期下降10.29%,處于調整期。7月1日起,國家全面推行資源稅改革,全面實行從價計征,有利于資源稅在國家稅收中的比重提升,也有利于促進資源節約利用。
三是天然氣、十種有色金屬、鋼材產量增長,原煤、原油產量下降。1-8月,天然氣、十種有色金屬、鋼材的累計產量分別為902億立方米、3410萬噸、7.6億噸,累計同比分別為2.5%、0.7%、2.2%;原煤、原油的累計產量分別為21.8億噸、1.3億噸,累計同比分別為-10.2%、-5.7%。天然氣增產,主要得益于原有氣田增產、新氣田投產、頁巖氣增產等利好因素的推動。原煤產量降幅明顯,主要是國家推動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結果。
四是礦產品進口貿易總體呈回升態勢。煤炭、原油、鐵礦石、銅精礦進口量增長。1~8月,煤炭(煤及褐煤)、原油、鐵礦砂及其精礦、銅礦砂及其精礦的累計進口量分別為1.6億噸、2.5億噸、6.7億噸、1086萬噸,累計同比增長分別為12.4%、13.5%、9.3%、34.6%。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見成效,國內煤炭產量降幅開始超過消費量降幅。二是國內銅礦產量增速相比需求增速較為緩慢,加之國內銅礦生產成本高于國外礦山,邊際礦山減產關停現象普遍,進口需求不斷擴大;加上國際銅價保持低位,國內和海外價格的差距也促使國內企業大批囤貨備礦。
五是主要礦產品價格全面上漲,較去年同期有所分化。與1月初相比較,9月末,渤海商品交易所動力煤現貨價增長52.5%,英國布倫特原油(DTD)現貨價增長8.7%,62%品位的國產鐵礦石價格增長21.6%,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銅金屬現貨價增長3.7%,上海黃金交易所黃金現貨價增長26.3%。與去年同期相比較,渤海商品交易所動力煤現貨價、62%品位的國產鐵礦石價格分別增長42.3%、2.2%,英國布倫特原油(DTD)現貨價、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銅金屬現貨價分別下降2.9%、3.9%。渤海商品交易所動力煤現貨價漲勢明顯,主要是煤炭需求穩中有升、坑口漲價、運輸成本上升、市場看漲情緒等因素所致。
礦業深度調整在路上
當前礦業發展面臨著一些新情況
——全球礦業已進入深度調整階段,伴隨全球經濟的復蘇支撐,礦業可期漸進回歸。目前,全球各大經濟體中,以中國、印度等新興經濟體為代表,為全球經濟發展作了有力支撐,為全球礦業市場的回歸帶來一定希望。另一方面,全球礦業的基本金屬去庫存較為明顯,大宗礦產品的價格表現出回升勢頭,地質勘查活動低位調整也有較長時日,綜合表現出全球礦業步入深度調整的階段已有沉淀,依托全球經濟復蘇支撐,未來全球礦業漸進回歸的可能性值得期待。
——礦產資源稅費改革全面推進,促使礦業管理體制改革進入新紀元。7月1日起,我國全面推進資源稅改革,在已對原油等6個品目資源稅實施從價計征改革的基礎上,全面實行從價計征,全部資源品目的礦產資源補償費費率下降為零,并取締地方設立的違規收費基金項目。通過此項改革,將進一步規范我國礦業市場。
——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部署為要求,堅定深入化解過剩產能。為推動化解過剩產能工作,破解落實不平衡、不到位問題,8月份國務院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全國開展對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的專項督查,以確保全年目標任務順利完成。開展專項督查后,全國煤炭去產能明顯加快,截至8月底,全國煤炭去產能任務完成了全年任務的60%,已累計退出產能1.5億噸,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供求壓力。
——“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正式發布,繪制了礦業技術發展新藍圖。規劃重點提出了發展資源高效循環利用技術主要包括水資源高效開發利用、煤炭資源綠色開發、油氣與非常規油氣資源開發、金屬和非金屬資源清潔開發與利用、廢物循環利用。同時提出開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工程,發展煤炭安全清潔高效開發利用與新型節能相關的清潔高效能源技術。規劃的發布,為我國礦業技術的創新與發展明確了新的目標與方向。
對策建議
充分掌握不同礦種及其市場的發展動態、供需結構演變,盡可能因類施策,改善礦業市場環境
一是加快戰略性新興礦產勘查開發,逐步建全市場與政府的協同機制,促進礦業歷久彌新。目前,傳統礦業的發展仍處于全球性低谷震蕩期,未來大力發展稀土、石墨等戰略性新興礦產業是礦業歷久彌新的重要方向。著力提升戰略新興礦產發展所需的技術與市場;加強地質找礦力度,創新管理體制;合理引導礦產勘查和投資重點,適度傾斜礦權審批與勘查管理,多元支撐戰略新興礦產的勘查開發;逐步建全市場與政府的協同機制。在供給側改革、礦業結構調整的同時,要充分吸收改革紅利,積極推動戰略性新興礦業發展,培育礦業新的生命力。
二是引導礦業市場預期,鼓勵民間投資,因類施策,充分發揮結構性調控政策的經濟與社會效益。用穩定的礦業宏觀調控政策穩住市場預期,著力使國家重大改革舉措落地,以增強礦業回歸信心。充分掌握不同礦種及其市場的發展動態、供需結構演變,盡可能因類施策;積極改善礦業企業微觀環境,創造企業平等競爭、健康發展的市場環境。充分發揮結構性調控政策的經濟與社會效益,推動礦業經濟可持續發展。
三是加快礦產資源財稅體制改革,落實各項減稅降費政策,引導社會資金投向礦業實體經濟。要通過稅費體制改革,努力創造礦業企業的平等競爭、健康發展的市場環境,引導社會資金投向礦業實體經濟,推動民間礦業投資;要堅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稅費改革為突破口,加快礦產資源財稅體制改革,推動礦產資源管理體制改革,為構建礦業管理新體制做好支撐。
四是加快礦業科技創新步伐。當前正值國內外礦業市場的深度調整期,未來的礦業將更加注重技術、綠色發展和循環發展。因此,通過技術創新來帶動產業變革,不斷增加國內礦業的國際競爭力,使我國從礦業大國逐步轉變成為礦業強國,促使礦業發展更加安全、有效地保障國家經濟可持續發展。
(關鍵字:礦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