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證券日報》記者梳理近三年M2增速指標,顯示2016年-2018年,M2指標值分別是1550100億元、1676800億元、1826700億元,增速達到11.3%、8.17%、8.93%,其中宏觀杠桿率(M2/GDP)為2.0831、2.0272、2.0289,這表明我國經濟宏觀杠桿率不斷企穩回落。
對此,湘財證券研究所宏觀研究員祁宗超昨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去杠桿及金融嚴監管政策不斷推進,社融增速自2017年開始大幅下滑,非標融資大幅收縮,廣義貨幣增速M2也下滑至歷史低位。
“近年來,M2增速穩定在8%左右,M2/GDP基本趨穩約為2.02”,民生銀行研究院研究員郭曉蓓昨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主要得益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明顯成效。受全球經濟逐漸回暖,我國經濟穩中向好,企業利潤、財政收入、居民收入均保持較快增長,有助于穩定債務率。
祁宗超指出,我國宏觀杠桿率已基本企穩,政策重心也從去杠桿轉向穩杠桿。從結果來看,國有企業杠桿率明顯下降,但民營企業杠桿率因融資難問題,卻出現不降反升情況,管理層意識到去杠桿政策“一刀切”所產生的結構性偏差,做出進一步調整,并將工作重心放在改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上,切實解決好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此外,在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2018年中國人民銀行通過四次降準和增量開展中期借貸便利等操作,增加了銀行支持實體經濟的資金來源,廣義貨幣供應量實現了較為平穩的增長。
郭曉蓓表示,從目前效果來看,央行所投放流動性基本傳導至實體經濟。這表明,穩健中性貨幣政策及結構性信貸政策效果顯現,貨幣信貸總體保持適度增長為降杠桿和穩杠桿起到重要作用。另外,地方政府融資擔保行為得到進一步規范,平臺公司等軟約束主體債務增長受到遏制,國有企業債務增速放緩。
展望未來,郭曉蓓認為,我國經濟增長韌性較強,增長動力加快轉換,經濟基本面長期向好趨勢沒有改變。隨著我國經濟進入發展新階段,未來我國宏觀杠桿率有望進一步趨穩,并逐步實現結構性去杠桿。
(關鍵字:M2 增速 宏觀 杠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