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布2025年3月份全球食品價格指數。2025年3月糧農組織食品價格指數平均為127.1點,與2月份基本持平。谷物和食糖價格指數下降抵消了肉類及植物油價格指數上漲,而乳制品價格指數保持穩定�?傮w而言,本月食品價格指數比去年同期高出6.9%,但仍比2022年3月的歷史峰值低20.7%。
糧農組織谷物價格指數3月平均為109.7點,環比下跌2.6%,同比下跌1.1%。
全球小麥價格3月下跌,主要源于對北半球部分主要出口國作物狀況的擔憂減弱,但貿易緊張局勢升溫的不確定性抑制了市場情緒。另一方面,匯率波動、俄羅斯供應壓力趨緊以及土耳其取消小麥進口配額等因素限制了小麥價格的跌幅。在連續幾個月上漲之后,世界玉米價格本月也出現下跌,原因包括巴西近期降雨使得作物條件改善、阿根廷開始收獲、美國對下一季的悲觀預測、中國進口需求低于預期以及對各國貿易政策變化的擔憂。在其他粗糧中,世界高梁價格下降,而大麥價格略有上漲。
與此同時,3月糧農組織大米價格指數下降1.7%,原因是出口供應充足而進口需求疲軟,使出口報價面臨下行壓力。
糧農組織植物油價格指數3月平均為161.8點,環比上漲3.7%,同比漲幅則達到23.9%。
棕櫚油、大豆油、菜籽油和葵花籽油價格本月上漲,推動指數持續上行。其中,國際棕櫚油價格連續第二個月上漲,主要原因是東南亞主要生產國供應持續緊張,產量處于季節性低點。與此同時,盡管生物燃料部門(特別是美國)的需求低迷,但由于大豆油相對于其他油類具有價格競爭力,全球總體進口需求強勁,因此世界大豆油報價有所上升。國際菜籽油和葵花籽油價格也較2月份有所上漲,反映出主要出口國供應縮減,而全球進口需求則較為強勁。
預測顯示2024/25年度全球谷物貿易量將收縮至2019/20年度以來的最低水平
聯合國糧農組織將2024年全球谷物產量的最新數字較3月上調710萬噸,至28.49億噸,但同比仍下降0.3%。本月產量數字上調主要由于澳大利亞和哈薩克斯坦小麥產量超預期。全球大麥產量也有所上調,但調幅不及小麥,主要反映出澳大利亞的豐收。預計2024/25年度全球大米產量將達到創紀錄的5.433億噸(以碾米計),與3月預期數字相差不大,較上一年大約增長1.6%,主要源于種植面積擴大。其中,印度對本季預期增長的貢獻最為顯著,柬埔寨、中國和坦桑尼亞等國的好收成亦發揮了積極作用,足以抵消孟加拉國、印度尼西亞和緬甸等國因天氣原因造成的減產。
2024/25年度世界谷物消費量的最新預報數為28.68億噸,環比上調130萬噸,比2023/24年度增長0.9%。本月的修正源于全球粗糧消費量預測上調了270萬噸,因為所有主要粗糧(玉米、大麥和高梁)的預期消費量均高于先前預測。這一調整將粗糧消費量預報數推至15.34億噸,比上一季增長1.1%。相反,全球小麥消費量最新預報數為7.954億噸,環比下調140萬噸(主要來自印度),預計將略低于上一季的水平。2024/25年度全球大米消費量預測仍保持在5.390億噸,較2023/24年度將增長2.1%,創下新高。人均食用消費量預計將增長至每年53.3千克,是驅動同比漲幅的主因。然而,在大米消費量中占比仍十分有限的非食用工業消費量預計同比也將顯著增長17%,主要原因是印度用于乙醇生產的大米消費量增加。
糧農組織將2025年季末全球谷物庫存量的最新預報數較上月上調400萬噸,至8.733億噸,但較期初水平仍下降1.5%。2024/25年度全球谷物庫存量與消費量之比從2023/24年度的30.9%小幅下降至30.1%,但仍表明全球供應形勢較為寬松。谷物庫存量預測下調主要系全球粗糧庫存量預計將減少6.0%。本月全球粗糧庫存量預測再度下調330萬噸,至3.476億噸,主要反映出中國玉米庫存受進口下降導致的調減。相比之下,本月全球小麥庫存量預測上調710萬噸,較期初水平增加0.8%,達到3.2億噸,環比的向上修正大部分源于印度、哈薩克斯坦和俄羅斯的庫存調整。2024/25銷售年度季末全球大米庫存量預計將同比增長3.2%達到2.059億噸的創紀錄高位,反映出進口國對重建庫存的預期以及出口國的再度積累。
2024/25年度全球谷物貿易量的最新預報數為4.789億噸,較上月進一步下調530萬噸,比上一年度水平下降6.7%,為2019/20年度以來最低水平。本月全球粗糧貿易量預測下調了370萬噸,玉米和高梁貿易量均下調,原因是中國預期購買量減少。在出口國中,巴西的玉米出口預測與迄今為止的出口速度保持一致,本月有所下調;美國的高梁出口則由于流向主要目的地中國的預期出口下降同樣有所下調。受此影響,全球粗糧貿易量最新預報數降至2.242億噸,較2023/24年度銳減8.2%。另一方面,中國預期購買量縮減也導致全球小麥貿易量預測下調170萬噸。哈薩克斯坦和俄羅斯小麥出口減少則進一步推動全球貿易前景走低。目前2024/25年度全球小麥貿易量預測為1.95億噸,預計將比上一季減少7.2%。預計2025年(1月-12月)國際大米貿易量將增長1.0%,達到6000萬噸的高位。在需求方面,印尼、菲律賓和越南預計今年將縮減購買量,但全球來看將被其他國家的采購增量所抵消,尤其是孟加拉國、馬達加斯加和尼泊爾。
2025前景展望
糧農組織對2025年全球小麥產量的最新預報數為7.95億噸,與3月的首次預測基本持平,預計與2024年的產量數字相當。北半球主要生產國的冬小麥作物狀況與上月總體相近。
在歐盟,官方數據預測小麥產量將達到1.355億噸,同比增長12%,原因是種植面積和單產水平都從2024年天氣導致的低點回升。然而,東部地區持續的降雨不足對單產前景構成了一定的下行風險。
在俄羅斯,土壤濕度低及種植面積減少預計將導致2025年的產量下降。
在烏克蘭,由于戰爭的持續影響,預計2025年小麥產量將低于五年平均水平,干燥的天氣條件還可能導致小麥產量同比小幅下降。
在美國,預計2025年小麥總產量將下降,原因是受干旱影響的冬小麥作物面積比上年更大,導致單產前景下滑。
在加拿大,主要種植期將于5月啟動,初步預測顯示小麥種植面積受價格驅動將有所擴大。然而,單產水平的下降可能導致總產量仍與上年持平,但仍然高于五年平均水平。
在印度,極具吸引力的價格推動小麥種植面積創下新高,再加上政府對農業投入品補貼的激勵效應,預計2025年小麥產量將增加,達到1.154億噸的歷史最高水平。
在近東,廣泛降雨不足影響了伊朗和土耳其的產量預期,增加了2025年小麥收成下降的概率;但灌溉預計能夠緩解部分影響。
在北非,預計2025年的小麥總產量仍將低于五年平均水平,反映出季初降雨不足的影響,特別是在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而在埃及,政府的增長政策預計也將推動小麥產量(主要是灌溉小麥)同比增加。
在赤道以南的主要小麥生產國,阿根廷的前景總體向好,因為出口關稅降低,且有利可圖的價格預計也將推高種植面積,帶來產量增長,不過預計單產水平將小幅下滑。
在澳大利亞,初步預測顯示小麥產量將略有下降,但預計收成仍將超過3000萬噸。
再看2025年粗糧產量前景,北半球的種植將很快開始,而南半球國家的大部分作物將在今年第二季度收獲。預計2025年巴西玉米產量將有所增加,一方面是由于2024年末主季作物播種期前價格上漲帶來種植面積的小幅增長,另一方面則是單產前景看漲。在阿根廷,種植面積急劇縮小及降雨不足導致生產前景暗淡,預計2025年玉米產量將下降。在南非,創紀錄價格推動白玉米種植大幅增加,再加上年初以來天氣條件良好,支撐了市場對玉米產量將從2024年低點復蘇的預期。
(關鍵字:小麥玉米大米)